橱窗商情
  • 520最新活动
1 2 3

品牌文化

就算是520 ,也说不出“我爱你”

品牌介绍

有了微信后,我们习惯了大小节日都在朋友圈里过。520?那必须不能错过。

其实我们心里明白,这些被刷屏的表白,多少都带点表演性质。

有人抓住了这个小辫子:

“不要只在朋友圈深爱你爸妈”!

扎心了吧,惭愧了吧?

这话不错,但并不是全部。

比起愧疚,我更深的感受是,对于父母,尤其是父亲,我们总是羞于示爱。


1



在朋友圈的“示爱金字塔”上,最容易的是那些需要我们保护的“贴身之物”,而爸爸,永远是那个最难说出“我爱你”的人。

我的好朋友小马哥,她每次跟家里视频,都是找妈妈。如果微信显示“对方手机可能不在身边”,她也会想到爸爸,但不会打过去。

他要是接了,说什么啊?

跟老妈聊天,她们可以天南海北来回扯。换成爸爸,来回超不过三件事:多吃饭、早睡觉、注意安全。

有好几次,她妈妈突然逼近屏幕,小声跟她讲:你爸都戳了我五分钟了,你要不要跟他说话?

有点窘迫,但还是“嗯”了声。

快毕业了,该找工作了吧?

嗯,正在找。

早饭别忘了吃。

哦,知道了。

晚上别睡得太晚。

嗯,不会。

2分钟,话就说没了。隔着屏幕,空气尴尬了5秒钟。

“太难讲了,就算坐在一起,也没什么好聊的。”我们理解他,但没法继续说下去。


2

可是,为什么我们总是羞于表达?因为记忆中的他们,总是威严而笨拙。

最近热映的电影《摔跤吧!爸爸》里,有一个细节令很多人动容。吉塔在国际赛事中失利后,哭着给爸爸打了电话。电话这边的爸爸,已经等了很久,但话到嘴边,打个旋,又咽回去了,说出来只剩一声“嗯”。

这一声“嗯”,让很多人佩服阿米尔·汗的天才演技,因为他召唤出了我们记忆深处那个威严又笨拙的父亲。


就像朱自清在《背影》里写到的,父亲笨拙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,就为给儿子买几个橘子路上吃。临走时只说了句“我走了,到那边来信!”

我们何尝不知道,很多时候他们都在忍。

就算非常非常想念,他们也不会直接说出来,但他们做了所有能做的。

而我们每次都如实交代,彼此心照不宣。

我同事阿宾三十多岁,工作后辗转几个城市,终于在去年买了车。从老家回城里,路程不过3、4个小时。没想到半夜2点,他爸爸突然打过来电话,质问怎么到家了也不说一声?

当时他也没在意,以为父亲大惊小怪。

直到看了《摔跤吧!爸爸》,他才意识到,他每一次出远门,父亲也都陪着出了门。直到他按了确认安全键,父亲才会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里。

只是,他永远不会说:“我很担心你”。


3


说不出“我爱你”,我们用“辛苦了”代替。

关于这一点,想想自己发的朋友圈就知道了。

文字少得可以,照片里甚至都没有他。但为了发出这一条,我们耐心等到520,等到父亲节,等到自己再也挤不出一个字。那些再正常不过的词语,都被我们当成“滥情”杀个精光。

不过,你可能不知道,其实在他的“朋友圈”里,他从来都很高调!

你给他买件外套,试穿时他随便看两眼就收起来了。但过不了一天,他们逢人就说,这是我女儿买的,北京带回来的,瞅瞅这布料,厚实!

 


  

彩蛋时间        

今天是520,你是怎么对待活在金字塔底层的爸爸的?留言说说吧。

回答动人,或者点赞最多的,我们将代你送一份礼物给他,错过再等一年。

如果你羞得连“朋友圈”都不敢表达,那就按老办法:到土鸡商城,给他买点好吃的,彼此心照不宣。

(没准儿,收到礼物的第二天,他就在自己的“朋友圈”里宣扬了:我女儿买的土鸡,跟从前吃的一个味儿!)

最新活动

热门新品

咨询

咨询: (2-250个字)
验证码 
仅店长可见